全國碳排放權市場啟動在即,碳排放配額成焦點
4月15日央行行長易綱在一綠色金融的會議上透露,中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于今年6月底啟動。4月19日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揭牌,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綠色發展的宗旨建設服務我國資本市場,碳排放權衍生品將成為其首個上市品種。
為解決碳排放問題,碳交易應運而生。傳統任務分解式的減排措施缺乏激勵機制,往往不能有效落實減排目標。而“碳稅”制度則將會把配置權集中在財政,未必能夠使配置達到最優效果,發展新能源、創新碳吸收等環節也并不易于實施。因此,引入市場機制是解決碳排放問題的一個創新且可行的思路。北上廣深津渝鄂七個試點區域相繼已于2013年、2014年啟動運行碳交易市場。廣東省2013年起將石化、鋼鐵、電力、水泥、航空和造紙六大行業的250家控排企業納入碳市場范圍,覆蓋廣東省70%的能源碳排放量。截至去年年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1.69億噸,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8%,累計成交金額34.89億元,占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4%,均居全國第一。
碳排放權是一項有價值的資產,有超額排放需求的企業需要向有盈余額度的企業購買相應的碳排放額度,這正是碳交易的基礎。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是由生態環境部及其下屬機構組建。生態環境部于去年12月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實行)》,今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生態環境部下設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記錄碳排放配額的持有、變更、清繳、注銷等信息,并提供結算服務。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記錄的信息是判斷碳排放配額歸屬的最終依據!掇k法》明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就是碳排放配額,具體的碳排放配額總量與分配方案由生態環境部指定。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主,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適時引入有償分配。 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且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的單位,將被列入重點單位名錄,公開碳排放交易和相關活動信息。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在本行政區域內的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核查等相關活動,并進行監督管理。
與其他品種的期貨市場一樣,碳交易的期貨市場和衍生品工具隨著碳交易現貨市場的出現而出現。期貨市場上進行的是跨期的金融交易,碳交易期貨市場上的產品就是基于未來的碳排放權和碳配額交易的合約。人們通過對該合約的交易而對未來的碳配額價格形成一致預期,企業通過買賣該產品以配合企業的生產安排和碳排放管理。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機制,將不僅發揮衍生品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也將進一步發揮碳價格的激勵約束作用。(華龍期貨徐藝倩投資咨詢從業資格號:Z0015748)
an>